这个申请季,我一共就申了五所学校,分别是牛津、剑桥、港大、LSE和LBS。最终收到了牛津、剑桥和LSE金融方向的offer👇
OFFER展示:
我对这个申请结果很满意,并选择牛津MFE作为最终去向。以下,基于牛津的录取,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申请经验(个人经验,仅供参考):
金矢学员C同学录取:
牛津大学 MSc MSc Financial Economics
剑桥大学 MPhil in Finance and Economics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MSc in Finance
牛津录取的背景概览
我本科在一所英国国内认可度较高,但QS排名仅在50-100名的英本,就读会计与金融专业,均分连续两年排名专业第一。
除此之外,标化成绩取得了GMAT 715分;有三段暑期实习,分别是投行ipo、二级的私募和大宗商品交易。
我看过其他本届获得牛津MFE录取的同学的背景,对比之下,我的背景在申请人中不算突出:他们很多进行过5-6段实习;英本的申请人也大多在75~80分以上。牛津MFE录取的纯陆本人数较少,基本来自清华经管与港中深、上海纽大等中外合办。
顺带一提,牛津以及其他几所英国顶尖校每年在同一所学校招的人数一般不会有波动。例如,牛津MFE今年和去年都在我们学校录了2人,这一届录取的另外一位是经济系的专业第一。G5本科的录取会多一些,每年录取8-10人。因此,根据打听到的这些数字,那就可以大概预估一下,自己的硬背景能不能达到相关专业总体的前2、3名(或者说,在同校金融,经济,会计金融…的学生中是不是整体前3名)。
扎实的硬背景是任何名校申请的绝对前提
对于商硕而言,想冲顶尖校的MFE/MFin等热门专业,最重要的前提一定是成绩和排名。如果本科已经就读于G5(及更强校),专业排名可能还好,但对于单QS前100的本科,必须要保证高系内排名。
很多海外高校只会公布第一名,他们会单独给你发一封邮件通知,而其他学生只会得知自己的分数。在这种情况下,拿第一名就更有必要了,不然很难得到一个大致的排名预估。
第二就是标化考试,大多数情况下学校都会在官网公布往年录取的标化考试的平均分或中位数,本身GPA足够的前提下,标化达到门槛足矣(建议冲牛剑的尽量至少达到GMAT 98+ percentile/GRE 330+)。
关于实习,对海本来说,本土的实习要好过国内的实习。另外,不要纯粹为了找“big name”的实习而不计较岗位,因为实习的岗位、内容需要和文书中的职业规划等相互呼应。如果简历里一段投行,一段审计,又一段二级量化,那么你很难能在材料里解释清楚实习与申请,职业路径之间的逻辑。
积累申请背景的时间非常紧凑:冲刺顶校需要提前二到三年开始规划,将任何可用时间都用起来,合理规划,确保硬背景(绩点&标化)的同时提升软背景。
硬背景只是开始-冲刺顶尖商硕,要争取各方面的竞争力
除去硬背景的决定性因素,如院校、专业、课程、gpa、标化外,简历和文书等材料同样要认真对待。
一份好的商科文书并不要求叙述多么有文采,但逻辑必须要解释得通。就像写论文,只有过去的经历足以支撑叙述,写出来的申请动机才能信服招生官。我申请牛津的文书改了大约7、8版,花费了大量时间跟文书老师沟通。
此外,申请牛津需要3-4封推荐信,而其他院校基本是2封。建议保证至少有1封推荐信出自你的任课老师或对你了解颇深的教授。
牛津有面试,当递交完申请就会收到机面。题库小红书上都能搜到,各人情况不同,也没有什么可以“复制粘贴”的。
不同策略协同目标:信任金矢效率,终得牛剑作伴
三年前申请本科的时候,就找到了孔博士的金矢留学机构,在他们的帮助下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因此,在获得本科两年的优秀成绩与履历后,我便再次选择金矢精进硕士申请的“软材料”,并介绍一位朋友一同前来。
在整个申请过程中,金矢的Cherry老师和John老师与我们的交流非常耐心、负责,展现了扎实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经验。G5申请的简历和文书至少改了6、7版,在其中每一次逻辑上与内容上的修改与润色,John老师都给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建议与思路。最终,我和朋友的申请也取得了出色的成果——我获得牛剑录取,他获得剑桥录取。
另一个通用的申硕经验就是尽早开始申请规划准备。如果可能,请从本科开始就决定毕业后的目标,趁早做调研,把申请周期拉长。至少确保有一年时间准备,对于商科等开放招生早的专业来说,明年的申请季从今年的8-9月就要开始咨询、查资料——去各个信息源收集往届的申请经验,客观分析,尽可能确认近3-5年的申请趋势,比如申请者数量,族裔、地区分布,各个本科校录取率,offer holder的平均硬背景,参照着这一标准去做准备,并确定选校策略。
在软材料方面每个人都有所不同,但是相应通用的便是要尽早开始撰写“初稿”,不论是与朋友、学长学姐、还是专业机构多沟通多brainstorming,尽可能让招生官眼中的自己是一个优秀而独特的个体而非单纯一个堆砌华丽词藻与背景的“模板”。
论竞争
最后聊一下我的本科学习。经常有人感觉GPA达到专业第一需要特别刻苦,但并不仅仅如此。因为我们学校的考试、论文之类都会集中在期末,所以平时不算很忙。我也会经常和朋友外出旅游、聚会、玩玩乐队之类,劳逸结合。
辛苦肯定是要辛苦一点的,大家都想上牛剑大藤M7,同届之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对于非顶尖本科的学生来说,如果无法保有那2、3个录取名额的竞争力,那衷心建议将更多的时间放在相对“好录取”的院校专业中,将Tops当作彩票。
最后,关于“努力,刻苦”,有一点个人心得:如果你需要无时不刻、竭尽全力才能保证在年级前列,那不如让自己轻松一点。我所接触的年级前列各有各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但没有一人是24*365投身卷成绩与履历的。高效与work-life balance是各个长期竞争中的一个必备特质。如果无法保证,倒不如退而求其次。
我是读商科的,因此研究生毕业之后的规划是准备直接工作。牛津这个项目的就业情况我也大致了解过,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与大家共勉。
以上,希望有帮助,也祝大家好运。